2010-07-27

羅光全書序

作者/羅光

從民國三十七年十月十日,由南京保祿書局出版白話詩集《羅瑪晨鐘》到昨天十月十日,已經過了四十六年。在這四十六年裡我所出版的各種中文書,共有五十八冊,再加上八冊外文書,總共六十六冊。

天恩浩蕩,我跪在聖堂裡虔誠地感謝天父的恩賜。六十六冊書,各有內容,都是經過細心思考,慎重執筆寫的。學術的價值和文藝的價值,不敢說高;然可以供研究哲學和宗教的人士閱讀。六十六冊書由不同的書局出版,分散各處。今年,費了四個月的工夫,收集了全部著作。想到後年為我晉司鐸(神父)六十週年,乃決定把六十六冊著作一併重新付印,名為《羅光全書》,作我向天父為晉鐸六十週年的獻禮。

六十六冊書看來頗亂頗雜,實際上則抵屬於兩類:或屬於哲學,或屬於宗教。哲學方面的書很單純,都是關於中國哲學;介紹西洋哲學的書,抵有兩冊《士林哲學》,以及三冊比較哲學研究的書。宗教方面的書有三種:有傳記、有靈修、有教義。附在宗教一類的書則有文集和詩集。素性喜愛文藝,少年時,讀中西文的小說和詩詞頗多,自己便寫了一些生活記錄的文字,頗帶文藝性,所寫傳記也是寫傳記文學。作詩,沒有學過舊詩作法,又嫌新詩沒有韻,多空想,乃仿宋詞長題句作法,用國語音韻,寫了三冊白話詩,大部分承翼古詩的感物觸景的風格,也仿西洋詩或宋詞的敘情。來到台灣後,則再沒有寫了,也認為這種詩,乃是小弄意不要保留。這次拿詩集細看,覺得寫景寫物蠻有意思,又有生命中的一些紀念,乃刪去那些仿宋詩和西洋詩的敘情篇什,保留了寫景寫物的篇章。近兩年學習作古詩,頗有可觀,因也抄留幾十首。

我一生寫作的目標抵有一個:使天主教進入中國文化。一究中國哲學,費了十年的工夫,寫完《中國哲學思想史》,從先秦到民國,一共九厚冊。又寫了《中國哲學的精神》、《儒家的形上學》、《儒家的生命哲學》。從長期的研究和寫作,我尋到儒家哲學的基本中心,在「生命」的觀念,朱熹以生命為「仁」,「仁」乃儒家哲學的代表和象徵這一點,並不是我的發明,民國以來研究中國哲學的學者,如熊十力、梁漱淇、方東美、唐君毅、牟宗三,都有同樣的見解,也都有說明。

我用儒家的「生命」作根基,融合士林哲學,建立了我的形上生命哲學。我寫了五冊,一冊一冊地修改補充:初本、修訂本、訂定本、續編、再續編。五冊書記錄了我研究的歷程,一步一步地加深,一步一步地加滿。學者很可以不同意我的主張,然不能不認定我的研究方法,乃是嚴密的哲學方法,絕不如同康有為寫《大同書》,也不如同吳敬恆寫《上下五千年》,隨便自己幻想。

我求天主教進入中國文化,沒有用天主教的信仰去寫中國哲學史,如同馮友蘭以唯物辯證論的思想寫中國哲學史,我所寫中國哲學的書,純粹客觀地講中國哲學,講論的方法,則用士林哲學方法。台灣商務印書館編者介紹我的《中國哲學大綱》:「中國哲學思想研究的方法與詮釋,一直為學者所爭論,本書不僅清楚地表現出各家的本旨,更由各家的門徑中指出一條共通的方向──人生哲學。在現今各種思想雜陳之際,本書確能讓讀者有系統且清楚地了解中國哲學。」這段評語印在這冊書封底的裡面,不是我寫的,也不是我說的,乃是編者自動並自力所寫。我覺得編者說得對,中國哲學的共通方向,是人生哲學。人生哲學的基礎,則是形上的生命哲學。

屬於宗教方面的書,我盡力用中國文學的筆法,使教外人讀時不感到太生澀。在靈修生活上,中國的人生哲學和天主教的人生哲學,有很多相通的地方。我常使兩者融會,彼此相通。

我本著使天主教進入中國文化的目標所寫的書,還是舖路的書,希望有更多更能幹的天主教學者,繼續邁進,使天主教在中國生根。

為編印這套全書,承輔仁大學多位教授弟子,同心協力相助,組織了編輯委員會負責編輯。後交由台灣學生書局承印,還有洪修女經管出版經費,對他們她的辛勞,我衷心感謝。他們和她們的芳名,將會刊在本書的編輯委員名單內。

羅光

序於天母牧廬

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一日

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十一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